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最新资讯

作者: admin 分类: 前沿资讯 发布时间: 2025-10-16 11:24

2025年下半年以来,中国司法、检察机关通报和社会媒体公开报道多起最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,涵盖抢劫、强奸、故意伤害、校园暴力、网络性侵害等多种类型,反映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与司法应对:

淮安未成年人抢劫案(2025年6月)

1、案情简介:2023年暑假,14岁的小龙在朋友怂恿下,协助将未成年被害人小苏约出,三人以言语威胁抢走其手机(价值2000余元)。

2、处理结果:小龙因未满16岁、作用较轻、认罪悔罪并积极赔偿,被检察院决定**附条件不起诉**,送入观护基地接受帮教;18岁的小姚被判**有期徒刑三年**;小杨另案处理。

3、法律意义:体现对未成年初犯、偶犯的“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”原则。

北京16岁男生网络性侵案(2025年9月通报)

1、案情简介:小钟以虚假身份在社交网站结识多名未成年女性,以裸照威胁多次强奸并拍摄裸照,持续侵害被害人。

2、处理结果:被以**强奸罪**追究刑责。

3、警示意义:凸显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性犯罪的新风险,呼吁加强网络监管与性教育。

宁夏“隔空猥亵”系列案(2025年8月通报)

1、案情简介:马某利用QQ、微信、快手等平台,诱骗、胁迫多名未成年女性发送隐私照片和视频,实施强奸、猥亵儿童、传播淫秽物品等犯罪,持续5年。

2、处理结果:法院以强奸罪、猥亵儿童罪、传播淫秽物品罪等数罪并罚,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。

3、典型意义:打击“非接触性”网络性侵害犯罪的标志性案例。

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(2025年3月通报)

1、案情简介:三名未成年初中生预谋杀害同学并埋尸,手段残忍,引发全国关注。

2、处理结果:2025年3月,主犯被顶格判处无期徒刑,其他参与者依法矫治教育。

3、法律突破:系《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实施后,首次对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核准追诉的重大案件。

杜某某校园持刀杀人案(2025年9月发布)

1、案情简介:15岁杜某某因琐事与同学徐某某(女,14岁)发生冲突,在学校门口持刀捅刺其数刀致其死亡。

2、处理结果: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,法院认定其主观恶性深、手段残忍,依法严惩。

小盼故意伤害致死案(2025年6月通报)

1、案情简介:未满14岁的小盼因琐事纠集6人围殴15岁小安,致其颅脑损伤合并心脏挫伤死亡。

2、处理结果:经最高检核准追诉,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一年。

3、典型意义:再次体现对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“该惩则惩”的司法态度。

校园斗殴致死案(2025年9月通报)

1、案情简介:中学生大乔因琐事与小罗等人约架,持刀刺中小罗颈部致其死亡。

2、处理结果:大乔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刑,小柯、大牛因提供凶器被判刑。

3、警示意义:校园暴力升级致死,反映未成年人情绪管理与法治意识缺失。

未成年人“知法犯法”盗窃案(2025年3月两会期间披露)

1、案情简介:多地出现未满16岁未成年人利用“不负刑责”漏洞,疯狂盗窃百万余元,甚至主动“投案”挑衅警方。

2、司法困境:因未达刑责年龄,无法刑事追责,只能送专门学校矫治,引发是否应降低刑责年龄或设立“惩戒法”的讨论。

维也纳未成年团伙性侵教师案(2025年10月外媒报道)

1、案情简介: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由13至17岁青少年组成的团伙,多次轮奸、勒索并纵火恐吓一名28岁女教师。

2、社会反响:因嫌疑人年龄小、手段残忍,引发欧洲社会对未成年移民犯罪与司法宽容度的激烈争论。

趋势总结与司法应对

1、犯罪低龄化(12-14岁):刑法修正案(十一)已允许对严重暴力犯罪“核准追诉”;

2、 网络性侵害频发:明确“隔空猥亵”可构成强奸、猥亵儿童罪,从重处罚;

3、校园暴力致死案增多:对主犯坚决判处重刑,从犯亦追责;

4、知法犯法、恶意逃避刑责:人大代表建议制定《未成年人惩戒法》,强化家长赔偿责任 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